在發酵培養過程中,pH值是影響微生物生長代謝與產物合成的核心參數,其穩定與否直接決定發酵效率與產物質量,科學控制pH值是發酵工藝的關鍵環節。?
pH值的重要性體現在多個維度。對微生物而言,每種菌株都有最適pH值范圍,例如細菌多偏好6.5-7.5的中性環境,真菌則適合4.0-6.0的微酸性條件。偏離最適范圍會抑制菌體酶活性,減緩細胞增殖速度,甚至導致菌體死亡。在產物合成階段,pH值通過影響代謝途徑中的關鍵酶活性,改變產物合成方向:比如青霉素發酵中,偏酸性環境會促進青霉素G的生成,而堿性條件則可能導致副產物增加。此外,pH值還會影響培養基中營養物質的溶解度,如堿性過強會使鈣離子、鎂離子形成沉淀,降低其利用率。?
實際生產中,pH值的控制方法需結合發酵階段動態調整。常用的基礎調節法是在培養基配方中加入緩沖物質,如磷酸鹽、碳酸鈣等,利用其緩沖能力維持pH值穩定,適合發酵初期的輕微波動。當pH值偏離范圍時,可采用補料調節:酸性過高時添加氨水、氫氧化鈉溶液等堿性物質,堿性過強則補加鹽酸、硫酸或有機酸(如檸檬酸),補加過程需通過在線監測系統實時調控,避免局部pH值驟變。?

對于需長期維持穩定pH值的發酵過程,可采用通氣調節法,通過改變通入氣體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影響培養液酸堿度——當pH值偏低時,增加通氣量排出多余二氧化碳;pH值偏高則減少通氣量,利用菌體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降低pH值。部分精密發酵還會結合反饋控制系統,將pH傳感器與補料泵聯動,實現全自動精準調節,控制精度可達±0.1。?
總之,pH值如同發酵培養的“隱形指揮棒”,只有通過科學方法精準控制,才能為微生物創造較優代謝環境,從而提升發酵效率、保障產物品質,這也是工業發酵中實現高產、穩產的核心技術之一。?